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凤冠山采风散记

已有 7148 次阅读  2020-08-27 18:02

2020年8月15至16日,陕西省散文学会、《作家摇篮》杂志社、古西楼书屋共同组织了著名作家和媒体走进商洛市丹凤县金凤凰实业有限公司,开展为期两天的“凤冠山景区夏季作家采风” 活动。作者有幸参与了此次活动,感触颇多,遂以此文记之。

  


凤冠山采风散记

/陈益鹏

 

1

第一次去商州丹凤县,又与“大部队”不同车,莫辨方向,也不知凤冠山座落何处,遂向组织这次采风活动的联络员孙女士索要位置图。孙女士发来微信:走G40沪陕高速,路好。让先到丹凤县金凤凰酒店入住。

金凤凰酒店,这个名字听上去响亮。丹凤、凤冠山、金凤凰酒店,名字中都带有一个“凤”字,我想它们之间一定有某种联系。

在金凤凰酒店门前下车后,孙女士随手向北一指,说:那就是凤冠山,不远,跨过丹江,两公里即到。 

此刻正当下午六点多,夕阳下的凤冠山,因高挺而醒目,也因大面积裸露的山岩而呈现出黄灿灿的反光,令人产生一丝玄幻的感觉。

入住酒店,房号1305,窗口朝东,恰能看到凤冠山全貌。茫茫夜色中,微微天光下,一袭黑袍的凤冠山,威势不减,透出一股神秘的气息。 

2

晚饭后,与三五文友一起外出散步,沿着丹江右岸溜达。

夜晚的丹江,因河面宽阔而显浩大。两岸的霓彩楼影全泡在水里,红红黄黄的,像画家蘸过的调色盘。有铿锵歌乐之声从对岸抛来,在江面滚荡,侧耳细辩,却又不明声音源自何处。但见对岸临近大桥下方河岸房顶,“丹江漂流”四个红灼大字被灯光衬得鲜亮,昭示着,那个号称“中国西北第一漂”的上水码头就在此地。 

始建于清嘉庆二十年、全国两大戏楼之一的丹凤船帮会馆,应该也离这儿不远。只是,夜已渐深,担心夜间不开放,便在江边一座双层亭阁上沐风小憩后,原路返回。

行至跨江大桥,路灯下,当地农民坐拥桥栏两侧,面前的竹篮里堆放着瓜果菜蔬,还有商洛盛产、远近闻名的核桃。随行文友躬身讨价还价,说要买点桃李,明日上山备食。

新冠疫情还未远去。政府不再将街头小贩视为影响市容的痼疾强加驱离。毕竟,相比面子工程,民生更为重要。

3 

回到酒店,尚无睡意,静坐窗前。不禁对眼前这座享有“山城之父,闹市幽境”美誉、号称“秦岭十大惊世美景”的凤冠山,产生诸多期待和联想。

记得某日曾陪同一位山东朋友游览秦岭太白山,从西安出发,150公里,用了将近两个小时。朋友说:没想到,太白山离西安市这么近?我有点惊讶,将近两小时,还算近?原来,这远和近要看站在什么参照系下。朋友所说的近,是相对于泰山之于青岛的远而言。那是翻了倍的。

近,意味着交通便捷,不必远距离舟车劳顿。凤冠山就矗立在丹凤县城的北缘,沪陕高速、312国道、西合铁路以及丹江水路,均交汇于山下河谷,下车弃舟,抬脚便到。这可是连太白山也比不了的近水楼台。我的家乡岚皋县,地处大巴山深处,那里也有一座山,叫南宫山,从县城去南宫山还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离省城西安就更远了。

在我看来,南宫山与凤冠山同为远古火山塑造,但却各有不同特点。南宫山森林广袤,植被丰富,胜在自然生态,虽也有千年古栎及不腐古尸的神奇传说,若论历史人文景观,号称“中国秦岭第一石窟群”的凤冠山,自然要更胜一筹。而南宫山已是国家AAAA级景区,凤冠山却只是国家AAA级景区,少了一个A,不应该啊!

这或许是凤冠山景区开发建设者丹凤县金凤凰实业有限公司与陕西散文学会、《作家摇篮》杂志、古西楼书屋联合组织这次采风活动的初衷:籍此进一步扩大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丹凤,走近凤冠山。 

4

其实,凤冠山并非寂寂无名。距丹凤县城西去20里地的棣花镇,出了一个全国著名作家贾平凹,他曾写过一篇名为《登鸡冠山》的散文,开篇即道: 

我的故乡丹凤县城北二里地,有一座山,没有脉岭,也没有漠坡,平地里陡然崛起,山势高险;山上没有奇松古柏,没有寺院宙宇,全然裸露着石头;山顶亦无尖锥模样,等距离地分开着无数的齿形。春天,商州川里还是黄褐,它却晕染了一种迷离的绿雾,走近看时,却出奇地没有一片绿叶,当县城南边河畔的柳絮如雪一样纷飞了,它却又出奇地黝黑得如铁。夏天里,白云常住在那山顶石隙里,一旦浸出来散步,大雨就要到了。最是那天晴日暖的早晨,太阳出来,照在那齿峰上,赤红得炽热,于些便有了鸡冠山的艳称。

文中的鸡冠山,即是眼前的凤冠山,由鸡变凤,一个在地,一个在天,云泥之别,档次一下就提上去了。这是后生们的智慧。我家乡的南宫山原名叫笔架山,因那山形似笔架,故名之,而缘何取南宫之名,不得而知,是谁的南宫,也无从考证。笔架,只是强调了山的形态,而南宫,则有了人文历史的意蕴,自然标高一尺。如同文章题目,要取得巧妙,才能吸引读者。 

鸡年初秋,一个阴雨初晴的黎明,天很闷热,我独自攀登鸡冠山。在山根的时候,看得见山上的路很多,等走上去,才知道那路没有一条可以走通。 那全是牛羊踩出来的,路面上重重叠叠地有着各式各样的蹄印。

从这段话来看,想必贾先生的文章成文时间已经不短,应该是在2005年该景区尚未着力打造之前。现在上山,有柏油公路通到景区大门口;牌坊式大门建得”气吞云梦“;上山有石梯、步道、铁围栏左右勾连,抬举护佑;山巅建有五角四柱望江亭;声、光、电也已布设架通。基础建设基本完成,景区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打通凤冠山国家AAA级景区道路的,是丹凤县金凤凰实业有限公司。而我们采风团入住的金凤凰酒店,也是该公司旗下的一个企业。总经理雷明君告诉我,为了实现景区规划目标,公司已投资三千多万元。因山势险峻,在道路修凿过程中曾发生施工人员伤亡事故,被罚款20万元。要干成一件事,总得付出一些代价,这一切,他都认了。所幸这条路终于打通,成全了雷总的一桩心愿。现在上山,虽免不了还要经受攀爬之苦,但却不再是行走艰难的羊肠小道。 

5 

贾先生《登鸡冠山》一文,只写了凤冠山漂亮的外表和四季的神态,没有涉及那十几个石窟。而在我看来,那些石窟才是凤冠山的精髓和核心。从文中可知,贾先生是执意要赶在日出之前攀上山巅,以见证天下大白乃雄鸡之功,而那条道路却又是那样的云遮雾罩,泥滑难行,他既顾不上东张西望,实际上也接近不了凿于峭壁之上的那些个洞窟,未粘笔墨是情有可原的。

但后来,贾先生应该是再次登临过凤冠山。有字为证。

在文昌洞外的石壁上,赫然刻着“文光射斗”四个大字。导游说,那四个字即出自贾先生之手,意思是“文曲星的光,照在才高八斗的自己身上”,是贾先生对自己成功的另外一种诠释。按照导游对洞内一尊名为《魁星点斗》浮雕的解说,那个魁星手上所执之笔正好指向贾先生位于棣花老屋的方向,这意味着贾先生这个独占鳌头的文曲星就是凤冠山的魁星用朱笔点出来的,是凤冠山的魁星成就了贾先生今日的辉煌,所以他才会在洞前留下“文光射斗”的题字。是否真如此说,答案或许藏在贾先生的心中。

贾先生早期作品侧重于写实,而后期作品则多了哲理和禅味,这与凿于唐代后期紫阳洞内道教南派初祖紫阳真人的道、佛、儒三教融和思想,以及供奉在老君洞内道教的创始人老子的清静无为思想有无关联,不得而知,但作为丹凤当地作家,善于博采众长的贾先生,这家门口的传统文化真经,料想他不会没有掏掘和濡染。 

6 

我是金融出身,对社会经济的关注相对更多一些,而蕴藏在财神洞里的“财富”则满足了我的这个愿望。我感兴趣的不是头戴铁冠、手持宝鞭的“黑虎财神”赵公明与姜子牙斗法的神奇传说,更不是洞内两侧聚宝盆里石塑的金元宝,而在于想从这个洞窟里窥探到位于商於古道的昔日丹凤水旱码头——龙驹寨“车船如织,商贾云集”、“鸡鸣多未寝之人,午夜有可求之市”的商业繁荣景象之秘笈。

龙驹寨,即现在的丹凤县城所在地,早在春秋战国时即是由西北通往东南之交通要冲,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军事要地。自古有"陕东南第二门户"之称。旧城始建无考,仅知明末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攻城时毁于战火。鼎盛时期的龙驹寨,也是另一幅清明上河图。明代朝廷曾在此设吏座寨收税。清代龙驹寨之厘金税收曾两居全陕之冠。可见龙驹寨堪称发财者的风水宝地。

西安周至是财神赵公明的故里,在楼观台建有赵公明财神文化景区,规模宏大。虽正统在兹,但并不影响赵公明在丹凤的凤冠山落脚生根。如同玉皇大帝、送子娘娘,武圣人关羽等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格代表和精神载体,无论东西南北,凡华夏国土,都会有它们的立足之地。中华民族之所以五千年来生生不息,传统文化从未间断,与这些铜铸石刻根深蒂固的历史传承在民间发芽生根不无关系。

据导游讲,财神赵公明的帽子是一顶铁冠。一方面,意在告诫世人他的铁面无私,另一方面,如同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一样,是姜子牙用来控制赵公明的法宝,以此限制他的权力。他一手托宝,为人祈财赐福;一手持鞭,意在警示他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莫伸手,若伸手,必将遭笞。其权责相当于今日之监察与审计。

在我看来,“黑虎财神”赵公明只是民间百姓对世道人心向善、买卖公平诚信的一种渴望和祈愿在精神层面的反映和寄托。对于府官来说,有此襟怀,才会善治廉政,而民风,也才会因此而得以教化而至淳厚。于此,才明白,为何凤冠山要为赵公明凿上一窟。也才终于明白,昔日的龙驹寨,为何车船如织,商贾云集。是有一定道理的。

7

早晨起床,立于酒店窗前,目视东方。一轮朝阳冉冉升起,金灿灿的阳光,将处于梦醒时分的凤冠山衬托得愈发高古和神圣。

丹凤朝阳——我的脑海蓦然闯入这四个字,用在此时的凤冠山非常贴切。朝阳,意即朝着光明和希望的方向。面对旭日东升,总能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感觉。而这样一幅朝霞满天的景象,也总会勾起经历中某些愉快的回忆。

三年前在东欧旅游,途经奥地利圣沃尔夫冈小镇时,有一幅画面,一直定格在我的脑海中。那是一个既优美又幽静的小镇,我们坐在一家中餐馆的露台吃午饭,抬头可见远处高耸的尚积存皑皑白雪的阿尔卑斯山。听店主说,若要登山,可以搭乘观光火车前往。在雪山上,那些火车的轮子都是带齿的,否则,难以攀爬。可惜,那不是我们的目的地。那一刻,我对眼前这座横跨欧州的著名山峰充满无数奇幻和神秘的想像。人之所以会对某种事物产生神秘感,是因为他对这个事物不够了解。渴望了解,就有了出发的理由。

前不久,看到美国作家海明威一篇题为《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的小说,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令人过目难忘: 

康普顿转过头来,咧嘴笑着,一面用手指着,于是在前方,极目所见,他看到,象整个世界那样宽广无垠,在阳光中显得那么高耸、宏大,而且白得令人不可置信,那是乞力马扎罗山的方形的山巅。于是他明白,那儿就是他现在要飞去的地方。 

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而我现在看到的这座山,海拔只有八百六十多米,它叫凤冠山,位于秦岭深处,丹江北岸,一个古称龙驹寨的地方。它酷似鸡冠又形同锯齿的峰峦,有如海明威笔下的主人公看到那个“方形的山巅”产生“要飞去”的内心冲动,对我同样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即便我已经实地踏访过它了,但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实在微不足道。因为对它还有很多的不了解,在我的心中,凤冠山仍然还是那么的神秘。 

8

若说此行留下印象最深的景点,莫过于那个挂瓢洞。它触动了我的某根神经。

应该说,挂瓢洞是冠山十二洞位居环境最好的地方:院门有石仕站立,院内三面悬空,后面的洞窟视野开阔,可以看到丹江及山下的古寨。与其它洞窟不同的是,此洞没有供奉神像,主神位只供着四个字:超然物外。它取自于宋代苏轼的《超然台记》,意即超出世俗的生活之外,所反映的是一种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心态。

洞内壁画是许由“洗耳图”,说的是古代隐士许由“箕山挂瓢”的典故。洞壁刻有明代州官周梦麟的一首名为《秋日登龙驹寨鸡冠山》的诗,诗曰:

平生出谷爱迁乔,

今日鸡山岂惮劳。

路过断桥还险峻,

人登艳顶自逍遥。

满袖黄花风飒飒,

一天碧水草潇潇。

眼前世间皆灰烬,

洞口白云且挂瓢。 

陕西当代青年作家史飞翔和邢小俊分别撰有《终南山隐士》和《居山 活法》专著,都讲的是现代人的隐居生活故事。而挂瓢洞,则通过挂在洞外的一具石瓢,便阐明了隐士们所追求的简单而富有诗意生活的象征意义,可谓别出心裁。

天下名山僧占多,世上好话佛说尽。但凡华夏名山,留给佛僧的位置总很宽大,但凤冠山却是另类,山上并无寺院宙宇,只给“一佛二菩萨”留了一个门洞,一把坐椅。不唯佛独尊,足见其胸怀,却还打破常规,给隐士也造了一窟,使其归入众仙正册,不再流落荒寂。只此一举,凤冠山的气度一下就敞亮高拔了许多。 

9

秦岭东西横贯,连绵一千多公里,在地理坐标上,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在世界的份量,应该与欧州的阿尔卑斯山、非州的乞力马扎罗山等同。这样有份量的大山,应该是出大作家、大文章、大景观、大格局的地方。

以秦岭为背景,贾平凹先生曾写有《秦腔》《山本》等多部长篇小说,他以雄健的笔力,不老的风骨,丰厚的成果,当之无愧成为丹凤的一张靓丽名片,成为秦岭文化的发扬者和代言人。 

凤冠山虽然有点小,却小得玲珑可爱,它汇集了华山之险、火山之烈、洞窟之奇、蕴涵之深。而那些洞窟,虽不能与甘肃敦煌、麦积山和洛阳龙门石窟相比,却也是集土地、财神、关帝、文昌、和合、娘娘、玉皇、老君、佛爷、药王、紫阳、挂瓢十二众仙之大成,涉及社会民生和精神信仰的方方面面,可谓是石化的民俗文化的百科全书。

虽然无法与名山大川相比,但凤冠山也不必气馁,大有大的道场,小有小的世界。在小小的商州丹凤棣花镇,不就走出了一位世界级的大作家贾平凹先生吗?

关键要有这个自信心。作文如此,办企业如此,搞景区建设同样如此。

我期待有一天,能够重回凤冠山,细数每一个洞窟,点燃心中的那一柱香。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