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散文人生

1已有 8191 次阅读  2018-05-10 17:30

 散文人生

                  ——在陈志越散文《野艾集》研讨会上的发言

                                

                                陈长吟

 

今天是个散文的聚会。

面对着宽阔的汉水,面对着葱郁的巴山,我们来畅谈文学,品茶论道,这就是一种散文生活。

我现在有三个工作室,对我来说是三种生活节奏。

第一个叫“朝山庐”,在秦岭北边的长安区沣峪口,终南山下。我每周去这个工作室两天时间,负责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文学院的管理事务。走在绿荫覆盖的清洁优美的校园里,看着学子们一个个匆匆来去的身影、朝气蓬勃的面孔,听着宏亮的大钟,朗朗的书声,让人感到生活像诗一样的热烈、激情、单纯而又美好。

第二个工作室叫“墉城堂”,在西安老城墙下的小巷子里,周围的公园里有跳舞锻炼的人群,饭馆里有喝酒划拳的市民,街道上有围成堆儿打麻将的老人。在这个工作室里,我主要是约见文友,处理散文学会的事务,因要筹划文学活动,就得见各种人,包括艺术家、企业家、行政官员、爱好文学的工人,农民、军人、教师、还有江湖骗子等等,看着各种穿戴,听着各种故事,感到生活像小说一样,复杂、多变、充满玄机。

第三个工作室叫“向江阁”,在秦岭南边的安康小城里,十七楼上。站在高处,透过玻璃窗,可以了望到远方连绵的山野、身边蜿蜒的汉江。在这儿人感到轻松愉快,读书写作、品茶听音乐,饿了,下楼去菜市场喝稠酒吃蒸面;乏了,去江边看看水、散散步;然后一觉睡到自然醒。这种孤独淡泊,宁静有趣的生活,其实就是散文的状态。

我觉得,在我的生活节奏中,校园是诗,都市是小说,小城是散文。

但是,人的生活,如果老是像诗一样的充满激情,抽象热烈,你会受不了的。如果像小说一样的波澜起伏,曲折复杂,你也会感到很累的。而散文的散说散论,真抒胸臆,我脚走我路,我手写我心,我喉说我话,更切合人生状态。

我用自已的生活节奏,来说明我对散文的理解,说明我对散文的钟情和热爱。

我在一篇文章中还写过,文学如酒,使人陶醉。诗歌是白酒,高浓缩、高度数,要用小盅子,一点一点喝才行;小说是啤酒,有泡沫,篇幅长,要用大杯子,一杯一杯灌才行;散文是红酒,颜色纯,文字精,要用高脚杯,一口一口品才行。所谓的朗诵诗歌,翻看小说,品读散文。

现在,我们坐在小城边上,来品读陈志越先生的散文。

 

陈志越先生当过兵、扛过枪,搞过新闻经过商,见过人海沉浮、世事沧桑,因此,他的散文张扬着正义和力量。社会生活的经历,人生的体验,自己的精神主张,是散文创作的基础。年轻人写散文,容易诗化、浅显,那是因为缺乏陈淀和发酵。其实,散文就是一张试纸,透过作品,一眼就可以看穿作者的深浅和修行程度。

陈志越先生做过军营通讯员,部队专业作家,电视台记者,因此,他的文学感觉和文字表达水平是长期修练出来的。这些年,不管身份怎么变化,他都没有放下笔。可以说,文学是他的一种精神收藏,他在不间断地伸开怀抱,让他的藏品越来越丰富。这次他搞了一个亮宝展览,出版了这本书,让大家看看他的家底。

书名叫《野艾集》,特别有味。是作者的情趣和心性表现。高山开小花,大河行小船,大庙唱小戏,大人讲笑话,都是让人心动的。

根据作者的经历和作者的展现,我把《野艾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是抒情散文阶段。那时,作者在辽阔军营,从湖南到云南,从天上到地下,热烈而又紧张,见物抒情,见人写事,行色匆匆,壮怀激荡。唱《大江东去》,观《英雄花开》;追随《开路先锋》,寻找《导弹的眼睛》;陶醉在《野艾飘香的山谷》,《梦中山茶花开》。读这个时期的散文,人感到特别振奋,那种昂扬向上的正能量,我觉得是今天这个时代应该提倡、坚持的东西。说实话,我每年收到大量的散文著作,大多是小生活、小情调、小抒情,小收藏,小感觉、小议论,并且笔法飘浮、内容重复。就像把石子抛在江面上打水漂,轻轻闪几下不见了。而《野艾集》则是沉甸甸的,扔在江里有响声,能濺起水花。

第二个是叙事散文阶段。作者离开军营,回到故土,关注父老乡亲的命运,探索社会生活的发展。他在《黄河故道》,碰到《挑河的女人》;一边在《山区拍戏》,一边在《焦山观潮》;行文多了些凝重,多了些忧思。我认为这个阶段,作者有很多生活的积累还没有开掘。所以读这个时期的作品,还不过瘾。那种泥土气息,没有此前的军营气息打动人。

第三个是生活哲理散文阶段。作者对很多生活现象有了广阔的观照,哲学的思考。好像一位智者站在江边,望江水悠悠流淌,发出绵长的愧叹。从《汉江惊魂》里,体会到顺应潮流和拼命挣扎的重要;在《天平与法码》中,揭示出生活的沉重和正义的坚持。

《野艾集》的最后一辑是“文坛走笔”,尽管只有几篇作品,但也见出了一个文坛老将对文学的准确观察、把握、认知、理解。

 

从《野艾集》这本书的编排秩序,作品数量来看,作者前期的创作汹涌澎湃,随着时间的推移,作品数量越来越少。

当然,这与作者的商海忙碌,时间紧张,心绪不宁有关。

我有几点建议:

一是坚持动笔写作。既然我们有这份对文学的钟爱和才华,那就要发挥出来。时间固然紧张,但还是可以巧做安排的。我推崇商界的两个大佬,一是潘石屹,他的博客更新很快,思惟敏捷,文字犀利,既是商海的弄潮儿又是文坛的快枪手;另一个是王石,虽然搞的是房地产,但经常去户外登山,飞车等等。有才情的商人,才是最值得尊敬的。

二是经常读书充电。现在的社会,信息爆炸,乱象迭生。人要有底气,就得多读书。小学生读书是学习,中年人读书是谋生,老年人读书是养气。我们这代人,过去读书有限,有空得补上。并且要多读读古典的,哲学的,医学的等等,这对散文创作有好处。

散文是一种养老的文体,季羡林90多岁时还有新书出版,杨降100岁了还伏案写作,周有光110岁了仍然出口成章。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停止不前。

开头我说过,小城生活就是散文。把日子过成诗,人会虚幻夸张;把日子过成小说,人会疲惫紧张;把日子过成散文,才有味道。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