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阅读唐妃体

已有 1120 次阅读  2018-05-10 11:06

阅读唐妃体

——张西西散文集序

 

陈长吟

 

唐妃体是一种散文,它是形式抑或是风格,现在还不能确定。

这个体由张西西女士提出并践行,她按照自己的构想,写了一大堆散文。

10年前,张西西在新浪网开通了自己的博客,并以“大唐飞花”为名,陆续发表散文、杂谈、游记、小诗等不同体裁的原创作品,情真意美,插图典雅,音乐背景,动画搭配,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把博客的功能发挥到极致,深受年轻网友们的追捧。

然而,长袖善舞的才女“大唐飞花”,并没满足于表层的鲜花与点赞,她梳理思路,情凝一处,开始专事一种唐妃体散文。

初看唐妃体这几个字,让人首先想到盛世泱泱、诗文横溢的大唐,然后想到了天生丽质、温泉戏水的贵妃……

搬到长安城里的张西西真是奇思妙想,穿越今古,弄出了这样一个艳异的文体。

对于唐妃体,西西有文解释:介于骈文与散文之间,骈中有散,散中有骈。对句、排比、散句相互交错、相映成辉,读之犹如弄琴,反复吟哦,儒雅华丽,一唱三叹,韵味绵长。这是一种独创的网络散文体裁,有博友说这种“唐妃体”散文比古代讲究对仗的“骈文”更自由、更优雅。你觉得呢?

我觉得,唐妃体能不能成为一种散文的写法或者风格,这要由读者来喜欢、论者来肯定、时间来检验,历史来淘洗。但是,我不反对张西西的探索。艺无止境,散文创作本来就不应设樊篱,可以天马行空,可以泥地龟动;可以满宇云霞,可以寸水眏波;可以连绵春雨,可以绿叶托露;可以仰面大笑,可以低声叹息;可以浮想联翩,可以守心求静……

我想对张西西说的是:既然选了一条路,那就坚持走下去。越岭也好,过河也好,前面总是远方和风景。

读张西西的散文,我们能感觉到,她有以下追求。

首先是文辞华丽,摇曳多姿。

看看《桃花拂袖落纷纷》的描写:

 

桃花,注定了是归隐田园的梦幻,是爱情痴迷的浪漫,是诗人才情挥洒的灵感。

    它,艳丽的色彩照亮了跋涉者的眼,淡雅的脉香点燃了爱情的芬芳,乖巧的模样仕女般舒缓着受伤人的心房。

    于是,归隐者视它为心灵知己,爱人者视它为媒妁红颜,才子们视它为可吟可歌的人间仙伴。

    去年樱花下,绕树独思君。今年桃树下,又该思何人!

    抬眼二三望,行人脚步生。独坐雅园里,不觉情纷纷。

    桃花下,应该有逸情、爱情、诗情;应该有相知、相伴、相守。独守一园清幽,虽心底花开万遍不免孤怜,人处诗情画意不免升起淡淡的不完美。

君若来,便可花下比肩共嗅清香,石桌石椅羞涩对弈,小桥流水相嗔提笔,于耳鬓厮磨桃花纷飞中,共作一首缠绵流芳的桃花诗,明今生相知情份。

 

艳丽明净,一唱三叹;情景交融,画意浓郁;是散文也是诗,是绝句也是长调。

其二是善用排比,层层递进。

在《我爱延安山连山》一文中,她这样写到:因为山,延安的行程显得无尽的漫长,虽欢声笑语,红歌嘹亮,也唱不尽那山路弯弯。因为山,黄河从这儿顺势奔流,在壶口形成了壮观的黄色瀑布,巨大的落差发出震耳的吼声,在山间日夜奔腾。因为山,南泥湾静静地躺在山脚下,绿油油的稻田波光闪闪,无际无边,远远望去,宛如一幅美丽画卷。因为山,延安的革命旧居大多依山而建,拱形门的窑洞一孔连一孔,冬暖夏凉,形成了独特的老区风光。也因为山,我们住进了杨家岭的石窑宾馆,彻底感受了窑洞的夏日凉爽。晨,在这天然的氧吧里,梳头、照远山、采摘树上的桑葚,情趣盎然。也是因为山,因为这些纵横交错、给人希望又考磨意志的山连山,不由让我想到许多……”把山水环境和社会情感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使文章有了跌宕起伏的深度。

其三是顾盼历史,面朝现实。

在编辑自己的散文集时,张西西曾很犹豫:要不要把现代生活,尤其是红色题材编进书中。当然,唐妃体用来写古意题材那是很合适的,可这个形式诞生在当下,它是一种手法,而不是范围。既然是手法,那就用来写什么都可以的,不要因名伤世,划地为牢。并且,她的一些现实题材作品,比如《望明月,泪水打湿眼睛》《寒夜里,深情触摸红色经典》等,因为语式独特,反倒给人耳目一新的阅读感受。旧瓶装新酒,无可非议;新瓶装老酒,当然也行。

我希望张西西用她的唐妃体,来表现更多的现实生活。

往昔古长安的旧颜,与今朝大西安的新貌相距甚远,但是,一股窖藏弥久的文化的地气总是挥之不去。司马迁走了,李白走了,王维走了,可唐诗汉文章没有走,吟诗作文的习惯没有走,华丽典雅的韵味儿没有走。

前几日路过含光门外,看见一位布衣老翁,手持用布条儿绑成的大毛笔,蘸着清水,在青砖地面上练书法,细瞧,一手正楷,满地唐诗,没有虚笔,更无错字,原来,那些笔划呀,诗文呀,早就嵌在胸中了。

唐妃体来自古韵,往后能走多久,那就要看张西西的努力了。

 

           2018年3月,写于西安迎春巷

 

分享 举报